北方旅游网-游走在北方!

王硇村:南北合璧的“太行川寨”

来源:北京旅游网僧行者2016-07-04 14:58

导读:

明永乐年间,朱棣北迁皇都,御赐探花、钦点镇京总兵王得才奉命押运皇纲从南京到北京。行至冀豫...

明永乐年间,朱棣北迁皇都,御赐探花、钦点镇京总兵王得才奉命押运皇纲从南京到北京。行至冀豫交界时,被内奸出卖,遭响马抢劫,丢失皇纲。为躲避官府追查,王得才携家眷及少数随从避入深山,在一四面环山、地形隐蔽处,劈坡造田,安家建村。据现存清代碑石记载,王硇村由此而来。

  王硇村地处河北省沙河市西南部,现以古石楼群闻名于世。全村现存完好的古院落130余处,石楼建筑面积达72000多平方米,有大小楼房100多栋,房屋2000多间。这里的古石楼建筑融合了南北风格,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建筑群落之一。

  “王得才到这里是避难的,所以建村的时候,一是选择隐蔽的地点,二是充分考虑了防御和迅速逃亡的功能。王得才是武将,把村子修得像工事,这是他的长处。”王硇村支书王现增说。

  作为一个避难之所,王硇村在建筑上的防御性处处可见:村庄依山就势,布局紧凑,清一色红石砌墙,白灰勾缝,墙坚壁厚,其中最高的一栋楼墙高18米,地上两层,地下一层,历时12年才建成;院落留有东南缺,即方形院落凡临街巷处的东南方位少一个角,既遵循了“有钱难买东南缺”的习俗,又可躲避来箭;全村院院相连,户户相通,家家有楼,房房有耳(碉楼),方便攻击或逃走;逢岔路口必有碉楼,以便瞭望射箭;村内道路红石铺就,高低起伏,蜿蜒曲折又四通八达,熟悉的人可快速出村,不熟的人却如入迷宫。可以说,整个村庄就是一座攻防兼备没有城墙的城堡。

  然而,若据此质疑王硇村的建筑工艺,却也错了。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,其在建筑工艺上丝毫不见避难的仓惶和敷衍,处处可见我国传统文化符号:街门下有门当,上有户对,精致的门楼融合了五行八卦等中华传统建筑理念和人文精神;东南缺既寓意招财进宝,又印证着“不满”的人生哲学;伸缩巷诉说着“谦和”的高贵品德;街中大石碾,院中小石碾,是青龙看街、白虎看宅的写照;家家种有苹果树,是对“平安”的期盼;昔日的抗日高级小学成为传统文化陈列馆……

  青瓦布顶是王硇村石楼的另一鲜明特色。王现增说:“王得才是四川成都人,对老家的石楼很熟悉,所以这个村子就有了南北合璧的特点,王硇村也有了‘太行川寨’的说法。”王硇村的地质构造属于中元古界长城系常州沟组,红色丹霞岩是村庄主要建筑材料。王得才建村时,就地取材红石砌墙,对故乡的思念却促使他不用石板盖顶,而是从远处运来青瓦,并在门窗上装饰精美的雕花,使得这个村庄既有太行建筑之雄伟,又有四川建筑之秀丽,堪称南北文化融合之结晶。

  因此,王硇村先后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、中国最具魅力休闲乡村、中国传统古村落、河北省风景名胜区。名声渐起,游客渐多,不只是河北省内,北京、天津、河南等地的游客也慕名而来。王硇村人意识到依靠古村落发展旅游业才是脱贫致富的出路,不少人家开起了农家乐。行走在村子里,随处可见村民家门口挂有出售土特产、千层布鞋等的招牌。

  “为了改善旅游条件,村里下大力气提升村容村貌、改造污水管道,打了一口深井让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。”王现增表示,旅游开发是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的,村里不断向村民和游客宣传保护村落的重要性,并制定了村民公约,让人人都树立起保护古村的意识。

  如今的王硇村,村周山貌奇绝,幽谷环护,峻岭旋绕,红枫奇花,古树绿荫。村内石楼沧桑,石巷幽静,村容整洁,旅游配套设施齐全。“远上寒山石径斜,白云生处有人家”,这人家,当是王硇村这样的,既古意盎然又生机勃勃,既牵动乡愁又抚慰乡愁。

声明: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北方旅游网所有,转载务必注明来源;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;如有侵权、违规,请联系我方删除。

相关阅读

关注旅行社资讯网微信号

扫描加关注,旅行社后期会推出各种活动!

热点线路 更多